根据污水来源的观点,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、机关、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、地表水、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。污水由许多类别,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。按照污水来源,污水可以分为这四类。 第一类:工业废水?来自制造采矿和工业生产活动的污水,包括来自与工业或者商业储藏、加工的径流活渗沥液,以及其它不是生活污水的废水。 第二类:生活污水?来自学校、住宅、写字楼、机关或相类似的污水;卫生污水;下水道污水,包括下水道系统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业废水。 第三类:商业污水 来自商业设施而且某些成分**过生活污水的无毒、无害的污水[2]。如餐饮污水。洗衣房污水、动物饲养污水,发廊产生的污水等。 第四类:表面径流 来自雨水、雪水、高速公路下水,来自城市和工业地区的水等等,表面径流没有渗进土壤,沿街道和陆地进入地下水。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立即发生各种运动。下面以海洋为例作一简介,其他水体的情况,可以类推。污染物排入水体后的运动过程如图3-2所示。 污染物在海水中停留时间τ可用下式计算: τi = Ai / dAi / d t 式中Ai为排入水体污染物i 的总量,dAi/dt为污染物i在海洋中的沉积速率。一般情况下,污染物在海水中的活性越大,停留时间就越短。 图中过程5为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富集过程,它主要取决于吸附等物理化学的富集沉降以及食物链的选择性吸收,其结果是污染物脱离海水,使后者得到净化,同时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害于生物,并将增加底质中污染物的积累,有可能引起海水的二次污染。 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和植物。生物与水、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,从数量上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。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,这种平衡遭到了破坏。当人类向水中排放污染物时,一些有益的水生生物会中毒死亡,而一些耐污的水生生物会加剧繁殖,大量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,使有益的水生生物因缺氧被迫迁栖他处,或者死亡。特别是有些有毒元素,既难溶于水又易在生物体内累积,对人类造成较大的伤害。如汞在水中的含量是很低的,但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含量却很高,在鱼体内的含量又高得出奇。假定水体中汞的浓度为1,水生生物中的底栖生物(指生活在水体底泥中的小生物)体内汞的浓度为700,而鱼体内汞的浓度高达860。由此可见,当水体被污染后,一方面导致生物与水、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,另一方面一些有毒物质不断转移和富集,最后危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命。